運動,讓生命綻放奇績之光

─ 讀“運動改造人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一書有感 ─

本書由約翰.瑞提醫生(John J. Ratey, MD)和艾瑞克.海格曼 (Eric Hagerman) 所著,由謝維玲譯。

本書的英文原名是 “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我們亦可以譯成“運動與大腦之間革命性新科學”。顧名思意,作者要展示給讀者是運動不但對大腦能產生影響力,而且展現其革命性和嶄新的科學理論。

本書作者提供了大量研究報告和自己親自的臨床實踐研究,告知人們運動能對腦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改變人生,讓生命重新綻放出奇績之光,並從生物學角度,進行了探討和論證,提出了很多嶄新的、革命性的科學理論。

引人入勝的是這一科學理論或觀點,廣泛引起了美國社會各界的關注。體育界人士關注如何設計和實踐運動計劃,最大限度地提高人腦IQ和EQ;政界人士關注着這項運動計劃如何使青少年學生犯罪減少,脫胎換骨;醫學界人士關注着運動對生理性情緒反應,情緒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女性胎孕月經和心理的巨大正面影響力,以及其醫學生物學基礎。

其中二個醫學觀點,引起了我極大興趣。觀點之一,神經細胞(神經元)可以再生以及運動可以刺激其新生。

2007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發現,活的大腦有神經細胞的新生,並發現運動肯定能够作為腦細胞新生的一項啟動因子。正如本書中闡述的,神經細胞同身體其他細胞一樣會分裂與增殖,並能通過運動來激發人腦細胞新生,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臨床醫生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和腦部退化性疾病──帕金森氏症、老年性痴呆等,使人腦還老回童,開始新的人生旅程,展示了希望的曙光。

神經科學界的這項革命性的發現告訴人們,只要知道如何啟動神經新生過程,或許我們就可以為大腦製造出替換零件來治療腦部退化性疾病,除了本書肯定運動

能够作為腦細胞新生的一項啟動因子,是否有其它啟動因子呢?

臨床上我曾遇到過一例多發性硬化症病人,初診時進行性四肢肌肉和腰肌無力,四肢運動性震顫,站立不能,不能行走,言語不清,雙眼聚焦力差,由於病人不想使用類固醇治療,前來本公司進行中藥、針灸治療,一年多的治療,病情受到了控制,病情亦得到了明顯好轉,已經能扶杖行走。針灸作為外來刺激,是否有刺激腦細胞新生作用和過程,值得研究。

觀點之二,大腦神經遞質和其它化學物質的平衡,對人類健康十分重要以及運動可調節這種平衡。

眾所周知,大腦是由一千億個不同種類的神經細胞所組成的極其複雜腦內組織結構,神經細胞會通過數百種化學物質互相對話,傳遞訊息,主宰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的體魄和心靈,主宰我們每一個人思想和動作。

塑造高IQ和EQ腦袋有二個重要的生物學要素,完好的腦內組織結構和平衡適量的神經遞質和其它化學物質。不幸的是,腦內的這種神經遞質和其它化學物質平衡和腦內良性互相對話,傳遞訊息,時常受到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有時甚至是劇烈的、長期的破壞,從而使內環境的失去平衡,甚至紊亂。輕者,出現生理性情緒反應;重者,導致情緒性疾病。

2010年4月14日蘋果日報報導了一份香港中文大學調查報告,香港逾一成中學生受精神困擾,包括孤獨、焦慮、身體不適、偷竊、打架、離家出走、注意力分散等等。資料顯示,全世界四分之一人一生中有機會患到可診斷精神問題(diagnosable disorder),即係大約20至25%,青少年大約10%。每日閱讀香港報紙,都可以看到因情自殺。有什麼方法可以協助這些人摆脫這種困境呢?

正如我們在本書中見到的各種情緒病,以壓力開始,到焦慮(症)、憂鬱(症),從心理性疾病演變成器質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等,從而導致腦部結構的支解。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是對抗性藥物治療,如利他能 (Ritalin)、百憂解 (Fluoxetine)、樂復得 (Zoloft)、利普能 (Escitalopram) 等。這些治療情緒性疾病的藥物,不外乎去對抗體內分泌過多的神經化學物質,或去刺激分泌過少的神經化學物質,意圖恢復神經化學物質的平衡和腦內良性對話和訊息傳遞,但有時這種治療事與人違。治療過程中,當藥物發揮正面作用時,同時亦伴隨着給人造成負面影響。我曾看到一位女士,因焦慮(症)、憂鬱(症),長期服用西藥,使原本富有朝氣陽光、思想敏捷的女士,變成無精打彩、眼神木呆的女士。因為腦內神經化學物質平衡比我們想像要複雜的多,通過這些西藥去平衡腦內化學物質,說易行難。

運動為這組疾病的康復和治療提供了有價值的方法,而且取得了不亞於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甚至優勝於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意外效果。從長遠來看,情緒病的症狀消失和複發率,運動比藥物更有效,因為運動能調節所有抗情緒病藥物鎖定的神經化學傳導物質,達到改善情緒,增加幸福感與提振注意力。

腦內化學物質平衡理論和實踐,使我聯想到中醫學。西方醫學人體健康觀,在於內環境化學物質的平衡;而中國傳統醫學人體健康觀,在於內環境陰陽平衡,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用中醫陰陽學說,從陰陽角度劃分體內各種化學物質,在當前醫療實踐中,具有特別重要的臨床價值。這種看似簡易的陰陽分類方法,可以駕馭臨床實踐工作中遇到的十分複雜的問題。在我三十多年行醫過程中,遇到無數的這種情況,現以女性功能性月經不調和不孕症為例,展現中醫陰陽學說在診治疾病過程中的臨床價值。

從現代醫學研究結果分析,女性月經不調和不孕症其中有部分病人屬於功能性問題,主要渉及到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可能涉及到的神經因子和激素,包括下丘腦的各種促激素的釋放因子,垂體前葉的各種促激素,甲狀腺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的腎上腺皮質素、性腺的性激素等,以及這些神經因子和激素之間的互相影響。即使我們對其發生機理了解很清楚,亦難以糾正人體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內環境紊亂和臨床問題。

而從中醫陰陽學說角度,應用陰陽分類法,把體內的所有神經因子和激素劃分為陰陽兩類,根據病人的臨床證型分為陰陽偏盛偏衰,通過補充陰陽屬性的中藥,來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以使月經不調或不孕症問題得到解決,這一方法確能解決西醫難以解決的部分病人。

正如運動能改善和治療情緒病一樣,中醫中藥這種治療調節體內物質不平衡情況,可操作性強,而且效果顯著,是中醫治療這組疾病一大優勢。

作者:

李任時 現任香港保健中心有限公司註冊中醫,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西醫資格。

鳴謝:

藉此,感謝香港保健協會副主席、香港保健雜誌社長周薇青小姐,是她推薦我閱讀本書,閱讀過程使我驚嘆不已,獲益良多,現呈上本人閱讀本書有感之作,以文致謝。